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回 马本斋的最后时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革命到底!”

    1944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中华民族英雄马本斋,以43岁的盛年,不幸与世长短辞,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医院。

    当时,马本斋不幸病逝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冀鲁豫全体军民的极大悲痛。当天军区立即根据马本斋的生前遗嘱,将其遗体送到鲁西北的回民中心地——莘县张鲁集安葬,并由军区阎参谋长,三军分区刘政委及武装部队护送。

    在灵柩路过军政驻地时,区党委、行署、军区举行隆重的送灵追悼大会。军区苏政委,区党委张霖之同志,行署贾副主作亲率直属机关干部致祭。8日下午,灵柩进入鲁西朝城县境,在朝城城外休息时,很多回汉同胞都来祭吊。

    他们说:“我们无法报答马司令,就让我们烧点儿纸磕个头吧,也算尽我们的心了。”

    8日黄昏,灵柩到达张鲁集。霎时,噩耗传遍张鲁集与邻近村庄,祭吊的人象潮水一般涌向清真寺,直到第二天早晨没有断过。

    9日上午,共产党代表黄敬同志,冀南行署王副主任,冀南军区朱政委、朱主任,七个军分区代表及团以上军政干部前来吊丧。早饭前后,清真寺何教长主导举行了入葬前的一切仪式。11时举行了公祭。

    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佩戴孝符,从清真寺送到葬地。随着何教长的引导,由黄敬、王主任、朱政委诸同志率领各界代表亲自到灵前,对马本斋司令遗体作最后的告别。全场气氛肃穆沉静,默默地送回民英雄最后一程。

    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马本斋,在他曾经战斗过的鲁西莘县张鲁集安眠地下了。当地人民怀着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心情,献出了十亩土地,为马本斋修建了一座坟墓。墓地的周围栽满了红荆翠柏,象征着马本斋的精神永远长存!

    16日,鲁西北各界会团,决定筹办本斋小学,本斋游击大队等,来纪念马本斋司令员。

    1944年3月17日,延安各界隆重追悼马本斋同志。***、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献挽,高度评价了马本斋同志光辉的一生。马本斋的英名和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英雄已去,但活着的人仍要战斗。韩行的主要工作仍在敌工部,敌工部的工作很多,组织群众联防,合起伙来和敌人战斗,这是最主要的。韩行带领着吴小明连和敌工部长王秀峨又找到了党邑县的县委书记兼聊堂支队的大队长张大千。

    几个人在堂邑北甘官屯村的一间普通农舍里坐了下来,首先对马本斋司令表示了沉痛的哀悼,接着研究当前的工作。参加会议的除了张大千、韩行和王秀峨以外,还有吴小明和李大中。

    韩行说:“张队长啊,你看看堂邑北和冠县北这一带的工作,还有哪个骨头难啃啊?”

    张大千说:“原来这一带是无人区,自从无人区的工作开展后,慢慢地有了人气,但是敌人也把爪子伸到这里来了。目前我们主要开展二区的工作,但是这个二区和冠县的六区、八区连着。冠县的六、八区有封建地主武装头汤付皆和刘祖荣盘踞着……”

    韩行他们慢慢地知道了,汤付皆主要在汤村建有土围子。这个汤村,在冠县北18公里,抗战初期,汤付皆借着武装自保的旗号,组织起了自卫团,把各户的枪支都掌握在他的手上,自己为团长。对反对他们统治的人,私立公堂,随便拷打,轻者禁闭、棒责,重则杀头。

    刘祖荣盘踞在八区的刘屯,和汤付皆是一路货色。

    他们实际上与日、伪、顽、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些黑暗势力的保护下,称王称霸,鱼肉乡民,与我抗日军民为敌,阻止我抗日军政人员,在他们所辖范围内开展抗日的群众运动。

    在堂邑二区的中心根据地是甘官屯,甘官屯西南三华里是王二庄。庄里有日本鬼子的炮楼,炮楼里住着日军的一个小分队和伪军的一个中队。在甘官屯的西北12华里处,还有一个地主盘踞的村庄,叫影庄村,驻有高登科的地主民团。

    这个高登科和临清的日军有联系,已是半公开地投降日寇了。

    韩行听了张大千的介绍后说:“甘官屯的形势不妙呀,周围不是地主盘踞的村子,就是日伪的据点。我们也得采取双管齐下的方略,既要打击封建土围子,又要孤立日伪军,另一方面还得抓紧壮大我们的民兵联防力量。”

    听了这么多的分析,李大中有些忍不住了,问:“我说各位领导呀,说话能不能简单一点,就说我们先打谁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